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会长周应佳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来源: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    阅读数:    发布时间:2022-01-10    分享到: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由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奇观技术承办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培训班”经过较长时间的筹备,今天正式开班。我代表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向在百忙之中莅临本次培训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积极参加本次学习培训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将立德树人,推进思政课建设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我们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构建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扎实推进全方位育人工作。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从2018年起,湖北省成为全国首批五个“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湖北高校在全国率先创建“五个思政”品牌,即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其中课程思政是“五个思政”的核心内容。一是完成顶层设计。制定了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工作方案;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各方积极参与的思政工作体系;建立了党委书记校长每周到院系、班级、课堂、宿舍、师生中去的“五到”制度。二是抓好课程建设。加强思政课程“金课”建设,建设了400多堂学习新思想“名师示范课堂”,打造了一批共享精品思政课、特色专业时政课和思政课名师示范课堂。三是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发力、同频共振。武汉大学“六院士同上一门课”,20多年常讲常新,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四是课程思政向学科思政延伸。支持建设1个国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10个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个示范思政课教学基地;共建5所高校新闻学院。五是加强骨干人才培养。一批中青年思政课教师纳入“全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

但是,对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的课程思政工作仍旧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例如: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统一,存在应付差事现象;目标重点不够清晰,统筹推进不够到位;课程思政全覆盖的建设理念尚不深入;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各类课程育人合力尚未充分凝聚;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两张皮”现象突出等。本次培训特邀请上海大学、武汉大学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中心负责人、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等莅临指导讲授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的经验,帮助专业老师解决课程思政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以进一步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讲几点意见。

(一)突出目标导向,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高校要主动扛起政治责任,把“门门有思政、人人会育人”的目标和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员参与,不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勇于承担课程思政建设任务。二是落实主体责任。高校党委书记是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和领导责任,落实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年要为学生讲“开学第一课”。三是全面统筹规划。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新时代人才培养新体系,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

(二)突出特色示范,丰富课程建设新内涵

一是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高校要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切入点”“融合点”,把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教学内容之中,通过专业教师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打好课程思政组合拳。二是学段上重贯通。通过课程思政资源共享、融合延展,构建本研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三是由点到线及面拓展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延伸。

(三)突出质量核心,完善教学改革新机制

一是以教改促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激发能动性为导向的主体性教学模式、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提高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实践型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着力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问题,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认真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核心、重点,通过讲故事、讲案例等,对学生进行有温度、有品质的思政教育,连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最后一公里”。三是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四)突出名师引领,探索赛教融合新模式

一是以名师提质量。鼓励知名教授将育人资源有机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第一线。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立项建设示范课程,培育一批学生喜爱的课程思政名师名家。二是强化学习培训。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中,加强老中青传帮带,不断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做教书育人“大先生”。三是建立赛教融合机制。举办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特色做法。

(五)突出监测评价,激发课程思政新动能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制定修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系列制度办法,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实施方案与评价标准。二是科学设置监测指标。在课程建设、教学比赛等工作中,强化课程思政因素,建立健全多维度的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成效纳入高校党委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三是营造良好氛围。组织“课程思政进院系活动”,加大教师立德树人、言传身教典型案例宣传,帮助一线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创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四是开展深度研究和开发。下一步,高等教育学会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方法,开展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研究,组织专项评估,举办高水平分科类课程思政培训班、课程思政实践工作坊、课程思政比赛等活动,打造课程思政常态化培训品牌,纵深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办好课程思政是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所有学校和教师都要思考的命题。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专家传经送宝,祝各位老师通过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谢谢大家!

                                                                                      2022年1月8日


会议报名 会议/培训报名

会议/培训报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